中咨视界
韩菲子 | 贸易战和产业竞争对中国经济的挑战与AG旗舰厅在应对策略
| |||||
| |||||
贸易战和产业竞争对中国经济 的挑战与AG旗舰厅在应对策略 韩菲子 摘要:新一轮贸易战引发全球性经济地震,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贸易战和产业竞争给中国产业开展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关税壁垒、技术封锁与AG旗舰厅在供应链重构等遏制性措施短期内对中国产业形成了较大冲击,导致相关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市场受限等阵痛;另一方面,这些外部压力也有助于了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中国经济开展给予了新的动力和机遇。本文研究了贸易战和产业竞争对中国经济的挑战,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开展韧性,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一、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带来新挑战 (一)两次贸易战比较 2018年,美国政府采取单边主义措施,导致中美之间经贸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对华贸易战的序幕就此拉开。2025年,这场贸易战更是升级为全方位、高强度的经济围剿。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长期化、战略化的竞争态势。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不仅深刻影响了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也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贸易战初期,美国以中美之间存在显著贸易逆差以及中国涉嫌窃取美国知识产权为由,依据“301调查”结果宣布对部分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并指控中国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随后,2025年2月,美国又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绝大多数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进一步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 两次贸易战的打击范围以及中国应对策略有很大区别,美国贸易战出发点从2018年“限制中国开展”到2025年的“重振美国制造业”。而我国经过7年经验积累、产业开展和政策完善,应对策略从2018年被动应对、反制措施比较粗放,到2025年的快速精准地采取诸如对等关税、实体清单、关键矿物质限制出口等反制措施。今日的中国,已经有了更强的经济韧性和更大的回旋余地。 表1 两次贸易战对比 (二)美国是中国外贸重要市场之一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经贸关系既对两国意义重大,也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中美两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两国经贸往来对全球经济格局具有深远影响。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但美国市场凭借其成熟度高、消费潜力大等优势,仍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据海关统计,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额达到5246.56亿美元,同比增加4.9%。这一数字凸显了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性和强劲市场需求。 从行业分布来看,美国市场对我国高科技产品、机电设备以及高品质、高性价比消费品的需求持续强劲,为众多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开展给予了重要机遇。以家电行业为例,海尔集团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持续攀升,其智能冰箱等创新产品深受欢迎,充分展现了中国智造的国际竞争力。在消费品领域,浙江义乌一家年产值3亿元的美妆企业,其产品90%以上出口美国,成为当地市场的重要供应商。 美国市场之所以成为众多国家企业持续拓展的重要目标市场,主要基于以下特征:第一时间,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人均收入水平高,消费能力强,为各国产品出口给予了广阔空间;其次,美国消费者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不仅付款效率高,而且对优质产品和服务愿意支付较高溢价;再次,美国市场需求稳定且多样化,不同消费群体均能找到符合自身偏好的产品,同时能够接受产品的持续迭代更新。以房车产业为例,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房车市场,保有量超过1500万辆,占全球总量的60%。上海一家专注于房车零部件生产的工厂,其最大客户群体就来自美国市场,充分体现了细分市场中的巨大机遇。这些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在深耕美国市场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自身开展,也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我们应当以战略定力为根基,运用国际战略思维,妥善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冲击,既重视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也要清醒认识到贸易战会对我国产业链带来的冲击,更要借势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市场多元化布局,构建更具韧性的经济开展模式。 (三)美国遏制政策全面升级,中国企业贸易形势严峻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尤其体现在贸易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了威胁。美国政府顺利获得提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强原产地认证等措施,对我国转口贸易、对外投资等进行“极限施压”,使得我国外贸开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 在关税壁垒方面,为了削减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对中国企业出口美国市场造成重大影响。 在非关税壁垒层面,美国升级货物原产地认证,试图切断中国企业顺利获得东南亚、墨西哥等地进行转口贸易避税的传统渠道。据野村证券估算,2023年中国除了对美国直接出口5002.9亿美元,还顺利获得墨西哥和东盟国家进行转口贸易,对美国出口约240亿和820亿美元。美国海关(CBP)在2025年4月起启用全新的原产地核查2.0系统,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认定标准和审查流程进行了全面升级,顺利获得区块链溯源、实时能耗监控、供应链全链路穿透式审查三大技术手段,对转口贸易展开“精准打击”。审查和监管的主要目标是顺利获得墨西哥、越南等第三国转口商品以达到规避关税的行为。 美国还顺利获得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来限制中国深加工转口贸易,尤其是针对光伏行业。2025年4月,美国宣布将对中国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生产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两项税率叠加后部分光伏企业面临的税率高达3521%。 这些使得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等地的转出口面临更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美国为了有助于制造业回流,打响全球贸易战,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产生了不利影响。近年来,中国很多企业出于规避关税考虑外迁到越南、印尼、墨西哥等地设厂,带动这些国家经济开展。但此次美国对180多个国家实施对等关税,将同样冲击这些国家的出口,中国企业赴外投资设厂步伐也不得不放缓。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加大对关键技术、产品与AG旗舰厅在实体出口管制,而这些领域我国现在还较为依赖进口,因此会对我国相关产业链造成冲击。半导体领域,美方已向日本、荷兰两国施压,要求东京电子和阿斯麦严格限制工程师赴华进行设备维护,旨在切断我国获取先进技术支持的关键途径,阻碍先进制程产能落地中国,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华半导体出口的限制措施。对于高端科研仪器,2025年1月,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发布了一项新规,拟对两类高端科研仪器——高参数流式细胞仪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实施出口管制,限制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开展。 (四)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是挑战也是机遇 贸易战对我国影响将继续呈现“短期阵痛、长期重构”特征。一方面,为了应对美国贸易战影响,近年来,我国持续开拓国际市场,构建贸易多元化格局。现在,我国已与AG旗舰厅在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贸易伙伴,多元化市场格局正在形成,我国对某一个国家单一出口市场的依存度在逐步降低。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18年的19.2%,下降到2024年14.7%。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图1 2024年中国主要出口市场占比 另一方面,美国遏制措施最深刻影响在于倒逼中国自主创新,加速国产化替代和产业升级,从而实现弯道超车。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封锁加速中国技术突破,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7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总额达到6409.1亿元,超过汽车、手机、家电等传统出口项目,仅次于船舶,同比增长25.8%,在出口的重点商品中,增幅仅次于船舶。在7nm以上芯片方面,国内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和配套设施,芯片产业自给率从十年前不足10%,提升到如今25%,英伟达CEO也认为:“中国企业的韧劲远超预期。” 二、全球产业竞争加剧为中国经济带来新挑战 (一)全球制造业布局竞争加剧 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美欧等发达国家相继推出新的制造业振兴战略,致力于有助于产业回归与AG旗舰厅在升级,意图重塑制造业全球竞争优势。与AG旗舰厅在此同时,印尼、越南、泰国、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持续实施产业招商政策,以优惠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全球产业投资,有助于本国经济转型升级。整体上看,欧美等发达国家正着力吸引中高端制造业回流或转移,而东南亚、拉美等开展中国家持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形成全球产业格局的深刻调整。 1.美国发力有助于制造业回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不断加码有助于制造业回流,这已成为美国两党为数不多的共识。美国曾经是全世界制造业大国,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汽车、钢铁、飞机等领域的绝对优势成为世界制造业霸主,其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和的近40%,到2002年这一占比降至30%,2012年进一步跌落至17.4%。在此期间的2010年,美国保持多年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地位被中国取代。这一趋势反映了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2009年,奥巴马政府提出重振制造业,并将其作为美国经济长远开展的重大战略,一方面调整、提升传统制造业结构,另一方面开展高新技术产业。拜登政府先后顺利获得了《基础设施投资与AG旗舰厅在就业法案》《芯片和科研法案》《通胀削减法案》,有助于再工业化进程和多层次产业链重构。特朗普政府更是将关税作为有助于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关键举措。 从奥巴马政府“再工业化”再到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驱动下的回流效果已初步显现。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富士康等电子信息企业纷纷推进美国建厂项目。安进、诺华等药企在美国加大投资建设药厂。2025年4月,诺华宣布计划在5年内对美国投资230亿美元,以确保诺华为美国患者给予的所有关键药物都将在美国生产。2025年6月,通用汽车公司计划向美国投资40亿美元,以应对关税影响并扩大在当地生产规模。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有重要影响,是重塑全球化形态的关键变量。 2.欧洲全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让欧盟开始重新审视实体经济与AG旗舰厅在虚拟经济、工业与AG旗舰厅在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制造业地位再获重提,多个欧盟成员国呼吁启动“再工业化”之路。2012年,欧盟委员会推出了欧洲“再工业化”战略,旨在到2020年将制造业在欧洲经济中的比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提高到20%,将生物经济、关键技术、低碳汽车、智能电网等作为优先开展领域。此后,欧盟相继公布了《关键原材料法案》《净零工业法案》等,旨在增强欧洲本土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与AG旗舰厅在独立性。 顺利获得对“去工业化”的反思,欧洲多国加大推进“再工业化”,试图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德国先后发布了《高技术战略2025》《国家工业战略2030》,明确了联邦政府未来几年科研与AG旗舰厅在创新政策的战略框架内容,涉及完善德国作为工业强国的法律框架、加强新技术研发和促进私有资本进行研发投入、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德国工业的技术主权等,确保德国工业未来繁荣和就业。 2024年7月,英国政府颁布工业开展战略——《投资2035:英国的现代工业战略》,将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并将振兴英国工业作为增长核心。工业战略将利用英国传统工业优势并释放新增长潜力,在产业数字革命、技术加速迭代的新时代保持英国的工业竞争优势,并在新兴工业领域取得竞争领先。 2013年,法国提出“新工业法国”战略。2015年,法国正式启动“未来工业”计划,旨在有助于法国系统性应对制造业空心化问题。2023年,法国顺利获得“绿色产业法案”,旨在加快实现再工业化,提出一系列扶持绿色产业及欧洲汽车、电池制造业的措施,涉及工业用地、绿色产业项目融资、绿色产业税收抵免等。 2023年,意大利推出“意大利制造”法案,旨在促进本国制造业开展及完善相关制度,同时为保护知识产权和加强品牌推广制定相应政策,法案将授权建立一个初始额度为10亿欧元主权财富基金,致力于培养制造业专业人才。 3.印度政府抢抓工业化 印度政府试图在此轮全球地缘政治演变、产业链重构的局势中抓住工业化机会,年轻的劳动力结构以及强大的市场潜力,突显了印度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潜能。莫迪政府于2014年提出“印度制造”倡议,欲将印度开展成全球制造中心。印度开展产业的主要思路是“市场换技术”,从服务业到制造业,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链、价值链重构。 为推进印度制造业开展,政府于2020年3月在“印度制造”倡议框架下正式推出生产挂钩激励(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下称PLI)计划,瞄准电子、纺织、制药和汽车等14个关键行业,顺利获得给予与AG旗舰厅在产量、销售额等直接挂钩的现金奖励,补贴印度本地生产制造成本,最终减少进口依赖。2025年3月,莫迪政府大幅增加了PLI计划预算拨款,其中对电子制造、IT硬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先进化学电池等领域的拨款大幅增加。 4.东南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开展产业 近年来,为了吸引国际产业转移,以印尼、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政府持续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关键行业投资给予税收优惠等招商引资政策支持,希望实现产业“弯道超车”。 2023年,印尼国家开展计划部宣布启动《2025-2045年国家长期开展规划》,其中重点之一是有助于制造业进一步开展,将制造业对该国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提升约10%;在2025-2029年有助于五个优先工业部门开展,即自然资源产业、工业服务、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产业和技术密集型创新产业。 越南政府注重制造业开展和科技创新产业引进。2025年5月,越南政府有助于顺利获得《2021-2030年国家总体规划》和中央政治局第57号决议,明确提出要有效吸引并利用各类资源,聚焦开展科技、创新以及国家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越南国家创新中心指出,现在越南每年吸引风险投资超过5亿美元,为支持初创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政府给予启动资金作为引导,并撬动更大规模的私营资本进入。 柬埔寨政府在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出台投资激励措施等方面持续作为并取得成效。2021年,柬埔寨顺利获得《新投资法》,进一步保障国内外投资,并顺利获得简化投资程序,给予更多投资优惠,创建更具包容性的投资环境。柬埔寨政府2024年开始实施“五角战略”,重点关注数字基建和技术产业开展等,旨在弥补经济社会开展短板,增强投资吸引力。 5.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国家产业开展迅猛 近年来,墨西哥重视产业开展,经济增速“领跑”拉美地区。墨西哥作为美国近岸外包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取得大量外资投资,国内生产规模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2025年4月,墨西哥政府在官方公报中公布2025年至2030年国家开展计划,其中包括具有远景的国家产业化战略,旨在加强国内工业,增加出口产品国内含量,并保护关乎国家安全的关键产业。 巴西政府在2024年启动“巴西新工业”计划,推出新一轮经济增长加速计划,旨在顺利获得给予信贷额度、政府补贴等方式扭转影响巴西数十年的“去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生产本地化,推进“再工业化”。涉及高速公路、学校、住房、医疗设施等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为550亿雷亚尔。联合国近期发布的《202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AG旗舰厅在展望》认为,巴西经济将保持弹性增长,并进一步激发拉美地区经济活力。 (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施压围堵中国制造业 近年来,欧盟、加拿大、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意在遏制中国中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开展,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 2024年以来,欧盟针对中国出口“新三样”——光伏、锂电池、电动汽车做出反击。《净零工业法案》要求2030年欧盟本土净零技术制造产能达到其部署需求40%;《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每种战略原材料年需求量来自单一第三国(特别是中国)比例不应超过65%,现在中国供应欧盟98%用量稀土、97%锂、93%镁,这些都是半导体、锂电池、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等产业关键原材料;《新电池和废电池法规》禁止进口(特别是中国)达不到碳足迹等级要求的动力电池。2024年,欧盟成员国对原产于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7%~35.3%反补贴税,其中比亚迪税率为17%,吉利为18.8%,上汽为35.3%,其他企业为20.7%。 2024年,加拿大政府宣布针对中国电动汽车、钢铁、铝等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其中,对进口的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100%附加税;对进口自中国钢铁和铝产品征收25%附加税。2025年后对从中国进口某些太阳能产品和关键矿产品以及半导体、永磁体和天然石墨等加征关税。 日本政府出台系列举措,意图减少对华供应链依赖。日本政府2024年7月发布2024年版第76号《通商白皮书》显示,在调查日本2022年贸易统计约4300种进口商品来源后发现,有1406个品类超50%进口额来自中国,即日本近1/3商品高度依赖中国。为此,日本政府根据《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加大对“特定重要商品”在日本国内生产和储备给予支援、提高生产设备投资的补贴力度,制定一系列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措施。 (三)东盟、拉美等新兴经济体与AG旗舰厅在中国在产业竞争与AG旗舰厅在合作中寻求平衡 东盟产业开展多得益于与AG旗舰厅在中国产业合作,东盟利用中国产业链外迁机遇,吸引制造业到本国投资,同时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东盟已陆续在5年稳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陆续在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越南、柬埔寨等国加速与AG旗舰厅在中国共建供应链,扩大RCEP框架内合作。我国新能源车企、光伏发电等企业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同时,我国与AG旗舰厅在东盟合作中也存在竞争,以印尼为例,作为东盟中最大经济体,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与AG旗舰厅在印尼双边贸易额达到1244.3亿美元。然而,由于印尼国内鞋类、服装、纺织品等商品等产业受中国进口商品冲击严重,2023年10月,印尼政府计划对该类进口商品征收保障性关税。经过中印尼两国近2年谈判,2025年4月,印尼保障措施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决定终止对人造长丝机织物保障措施调查,不实施保障措施。 拉美国家一方面加强与AG旗舰厅在我国新兴产业合作,另一方面还需要平衡与AG旗舰厅在美国贸易关系,同时还想开展本土产业,因此与AG旗舰厅在我国产业既有合作也有竞争。近年来,巴西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钢铁产品加征关税,对部分中国电子产品实施严格进口检验标准;墨西哥与AG旗舰厅在美国联手防止中国产品顺利获得墨西哥转口美国,保护本土就业和产业链,对中国钢铁、铝产品加征关税,限制汽车零部件进口配额。 三、中国经济应对全球产业竞争具有强大韧性 在外部压力增大、不确定因素增多的环境下,中国经济仍具有强大韧性和适应能力。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更具后发优势,可以比这些国家花更少的资金投入和更短的时间实现跨越式开展;而相比一些开展中国家,我国则有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产业体系、营商环境、政策制度等软硬件配套。当前,我国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同步推进,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创新动能持续增强,高质量开展稳步推进。 (一)中国拥有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 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全产业链优势使得中国在面对美国贸易制裁时,有更多的底气和反制手段。中国经济开展底盘稳、基础牢,在融入全球产业链、出口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建立了涵盖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的完整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能够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和变化,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也使得我国面对贸易制裁时有反制的底气,两轮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制裁中,我国均采取了对等的反制措施,且相较于2018年贸易战的反制措施,2025年以来中国实施反制措施的决心更强、反制工具更充足。 中国持续推进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逐渐从过去中低端价值链转向中高端价值链,由初级制造产品转向中间产品、中高端制造品。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逐步实现升级,由劳动密集型“车间”开展成为技术密集型、附加值更高制造业强国,完成从“规模红利”向“价值红利”范式跃迁。中国制造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通信技术、光伏等领域的快速突破,已形成全球领先优势,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在加速赋能制造业转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2018-2023年有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和增速(个,%) (二)中国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同步推进 中国经济在稳健增长政策支持下,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0万亿元(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中国持续推进因地制宜开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开展行动,有助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开展,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开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达到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8%,基础研究经费同比增长10.5%,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同比增长13.5%,专利创造质量持续提高,体现出强劲自主创新动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创新主体和人才的活力进一步释放,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24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产业创新领域取得新成果。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 2015-2024年我国研究与AG旗舰厅在试验开展经费支出(亿元)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布局和重点推进未来产业,包括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开展;发挥前沿技术增量器作用,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给予新动力。 表2 2024年工信部发布我国重点布局未来产业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有助于未来产业创新开展的实施意见》 (三)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 中国是一个具有14亿多人口规模、134万亿国内生产总值、48.8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庞大经济体。2024年居民平均消费率为68.3%,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正处在消费升级的关键阶段。2013年至202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5%,投资率保持在4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40%左右。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在消费需求和生活习惯上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偏好,为内需扩大给予了更广阔、更多元的空间。中国市场成长性好,内需潜力大,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空间都非常大,可以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开展。 (四)中国具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人才优势 中国正在迎来巨大“人才红利”。我国现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5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庞大的高素质人才大军,为我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开展给予强劲动能。 此外,近年来,“企业家精神”多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持续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开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中国企业家敢闯敢拼,中国人民智慧勤劳,这都是中国应对巨大风险挑战的基础和底气。 四、应对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开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体系完备、配套齐全、协同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我们维护产业安全、有助于产业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给予了有效支撑。 当前世界百年大变局加速演变,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和科技竞争成为全球竞争的主战场,贸易战成为产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全球产业竞争对我国产业冲击主要表现在传统出口产业衰退和科技产业链成本上升,但我国顺利获得在内需扩张、技术突破和多元化国际合作等方面下功夫可以将冲击大幅抵消。 (一)推进科技变革与AG旗舰厅在产业升级 在全球科技与AG旗舰厅在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应加强自身自主创新,加速产业升级,构建自主产业链,在细分行业领域逐步完成从“进口替代”到“创新引领”的跨越。中国制造业需要更加坚定信心,加大技术投入,开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布局未来产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迎接技术变革,以更高质量开展路径实现智能制造跨越式进步。 有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制定专项政策文件,形成完备的产业政策体系,完善金融财税等支持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和金融组织等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开展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以及地方产业引导基金等作用,带动更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二)扩大内需,进一步释放中国市场红利 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中国要顺利获得提振消费与AG旗舰厅在扩大有效投资双轮驱动,结合收入分配改革和政策创新,多维度激发内需潜力。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网络,顺利获得财税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强消费能力。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开展产业最主要还是靠市场手段,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短板,准确把握国内市场开展规律,坚决破解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把扩大内需这一长期战略落到实处,不断激发消费潜能,凝聚有助于经济持续向好,形成强大合力。 (三)广泛召开国际合作,平衡好国际竞争与AG旗舰厅在合作 参考文献 [1] 张滢星,等.欧洲“再工业化”战略解析[J].企业改革与AG旗舰厅在开展,2024(6). [2] 张矜若.印尼有助于制造业开展[N].人民日报,2023-08-10. [3] 牛占林.通用汽车将在美国投资40亿美元建设工厂以进一步扩产[N].财联社,2025-06-11. [4] 国家统计局.2024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开展目标顺利实现[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2025-02-17. http://www.gov.cn/lianbo/bumen/202501/content_6999261.htm. [5] 国家发改委党组.在构建新开展格局中加快有助于高质量开展[N]. 人民日报.2025-07-17. [6] 张晓晶,等.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真相和中国的应对[J].求是,2014(12).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相关链接
- 中咨解读 |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2025-07-29
- 严超 张建红 张昊一 | 储能设...2025-07-28
- 李开孟 | 中国工程管理范式重构...2025-07-14
- 丁一 李雨薇 陶蕊 | 数智化驱...2025-07-11
- 中咨解读 | 明确路径 改革创新...2025-07-10